
匯集上博庋藏歷代碑帖精品,《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首發
- MPR
- 時間:2020-12-15 15:27
匯集上博庋藏歷代碑帖精品,《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首發
2020年8月13日下午,上海博物館整理編輯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在上海書展中央大廳舉行新書首發式暨簽售會。《叢刊》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彭衛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王立翔、上海圖書館研究員仲威等出席了《叢刊》第一、二輯的首發式。

上海博物館是庋藏歷代善本碑帖的重鎮,本叢刊為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珍藏,從中甄選出獨具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孤本或稀見珍本。《叢刊》選目以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為衡量尺度,以初拓、舊拓、精拓、善拓為前提。第一、二輯所收十種,均為上海博物館圖書館的藏品。

其中有被譽為“石刻之祖”的《石鼓文》,系著名的明拓“黃帛本”,被譽為公藏《石鼓文》第一佳拓;《大觀帖》卷一為宋拓本,曾經朱彝尊、蔣祖詒、褚德彝等遞藏,因未見著錄,故不為世人所知,或為海內孤本;《大觀帖》卷七卷八曾經為楊中訥、彭志杰、汪寶禮、吳云遞藏,可與國家博物館藏《大觀帖》卷七、故宮博物院藏《大觀帖》卷八并美;《晉唐四楷帖》包括《黃庭經》殘字、《護命經》殘字及《洛神十三行》兩種,均為鮮見之本,曾經翁方綱、楊繼振、湯貽汾、邵松年等人遞藏,堪稱一絕;《董美人墓志》為徐渭仁拓本,乃吳湖帆舊藏,“淡墨籠紗,真如蟬翼”,被吳湖帆推為“原石第一精拓”,前后觀款題跋近六十人,為之增色不少;《皇甫誕碑》為北宋拓本,李慎、邵松年舊藏,棱角分明,字口清晰,堪稱最舊最善之本;《孔宙碑并陰》為明拓本,碑陽、碑陰合璧,極為難得;北朝名刻《中岳嵩陽寺碑》亦為明拓本,拓工精良,字口清晰,曾經劉銓福、李國松、羅振玉等遞藏;《佛遺教經》傳為東晉書圣王羲之書,楊氏海源閣舊藏,系首次原色精印;《衡方碑》雖為清初拓本,但較之孫星衍、沈樹鏞遞藏的明拓本,拓工更精,存字更多,且經黃易、何紹基、李瑞清等碑學大家遞藏,更具文獻價值。

在《叢刊》第一、二輯中,除了原汁原味重現珍貴的碑帖影像之外,各本的名家題跋更承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其中蘊藏著前人對書法藝術的認識,對碑帖內容和刻拓源流的考證以及版本優劣的比較,為學界貢獻了重要的文獻資料,提供了可資參考的鑒定依據,同時引發學界對上博館藏碑帖關注與研究的熱情。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在沒有照相和復印技術的年代,碑帖拓本流傳稀少,成為收藏界不輕易示人的秘寶,而上海博物館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館藏單位,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近年來,上海博物館對館藏碑帖收藏的整理、研究、出版重新予以規劃和組織,冀望盡快向社會展示其整體面貌和獨特價值,也加快合理利用的步伐,讓這些民族瑰寶能為大眾所親近和分享。這是在注重知識傳播、教育普及、民主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博物館必須戮力推動的工作。

上海博物館庋藏的歷代碑帖長久以來一直為學術界、書法界和鑒藏界所關注,為讀者所期盼。經過多年的論證和準備,上海博物館與上海書畫出版社達成了《叢刊》的編輯出版共同意向,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叢刊》第一、二輯日前正式面世。《叢刊》的整理出版,是近年來金石碑帖出版領域的一項重大工程,選題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同時也列入“上海博物館典藏叢刊”。上海博物館希冀經過多年耕耘,將“典藏叢刊”打造成傳播中國文物、文獻和文化的優質資源庫。
編輯:南瓜
分享到:
最新資訊
-
工業安全的溫柔革命:IndoorLink 無線講解器如何讓「防爆」成為高級生產力??
-
IndoorLink無線講解器的行業競爭力分析:技術破局與生態占位
-
無線講解器界的實力選手,IndoorLink旗艦 E105拯救你的專業形象!
-
IndoorLink 2025 旗艦 E105 無線講解器重磅面世
-
IndoorLink無線講解器在MWC2025:”講“與“聽”的智慧進階
-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與IndoorLink無線講解器一起,聽知乎講述那些IP故事
-
成功了!深層互聯團隊分區講解系統入駐上市公司企業展廳
-
IndoorLink無線講解器全家福,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
-
2024年度導游講解器廠家和品牌盤點
-
在四川博物院,IndoorLink無線講解器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