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您找到 96 家單位
-
故宮博物院 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故宮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建立在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兼容建筑、藏品與蘊含其中的豐富的宮廷歷史文化為一體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博物院不僅是明清故宮(紫禁城)建筑群與宮廷史跡的保護管理機構,同時也是以明清皇室舊藏文物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故宮博物院擁有三大文化資源:一是23萬平方米的古代宮殿建筑群,這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筑群;二是院藏文物體系完備、涵蓋古今、品質精良、品類豐富?,F有藏品總量已達186余萬件(套),以明清宮廷文物類藏品、古建類藏品、圖書類藏品為主。藏品總分25種大類別,其中一級藏品8000余件(套),堪稱藝術的寶庫;三是每年接待1600萬以上人次的觀眾,是第一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
-
中國國家博物館 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國家重要歷史文化藝術殿堂和文化客廳。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至今已走過110年的光輝歷程。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保護文物是博物館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博物館最基本的功能所在。 中國國家博物館一貫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堅決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監測與修復并重。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就分別設立了文物保護實驗室;國家博物館正式組建后,成立了文物科技保護部,2018年改組為文保院。國博文保院以館藏文物為中心,在金屬器物、書畫文獻、油畫等的修復和保護方面具有深厚的學術和技術積累,有力地支撐著國博館藏文物的監測、維護和修復工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自史前至當代的143萬余件藏品,涵蓋了能夠實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各類代表物證,能夠完整呈現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形成了以基本陳列為基礎、專題展覽為骨干、臨時展覽為支撐的立體化展覽體系。近年來,國家博物館大力推動館際展覽交流,加大合作力度,每年推出數十個臨時展覽,成為獨一無二的全面完整展示中華文化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啟動較早。2018年以來,國家博物館確定了通過“智慧國博”建設實現彎道超車的發展思路,獲得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在博物館智慧化建設理論研究、標準制定和技術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截至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已經完成智慧博物館2項團體標準立項和2項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申報,累計完成藏品三維數據采集近6000件,具備自主采集能力,完成藏品二維影像采集70余萬件、展覽數據近百個,初步建成館藏文物大數據平臺,完成162萬余條文物影像數據編目,擴容和加固“國博云”,確保數據安全,為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夯實數據基礎。 依托館藏文物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是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渠道,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博物館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豐富服務內容的必然要求。 國家博物館更加重視文創開發和經營工作,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國博衍藝”文創品牌和“國博美饌”餐飲品牌。深度挖掘館藏文物價值內涵,結合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舉辦,系統化研發文創產品,每年推出數十款百余個文創單品,涵蓋服飾、食品、玩具、文具、生活日用品等多個領域,形成形式多樣、富有創意、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其中,元宵行樂互動解謎書、天官夔九盲盒、榫卯小兵人、探月系列棒棒糖、國博美粽端午禮盒等產品廣受好評。同時,國家博物館還積極拓展合作渠道,通過授權模式調動社會資源,讓豐富的文化內涵更多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此次展會集中展示了國家博物館近年來在策展、科研、社教、文保、文創、科技等多項業務領域所取得的成績。
-
天禹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作為國內首家全方位服務于博物館的集團化企業,業務包括“博物館展覽陳列”、“博物館開放運營管理”兩大服務體系。天禹以專業化服務為根本,助力中國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天禹始終致力于將博物館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服務社會的各項功能,將文博行業資源進行開發與有效利用,實現服務公眾的最佳效應。
-
安徽博物院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安徽省博物館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為安徽博物院。 1958年9月17日,毛澤東同志視察安徽省博物館并發表了重要講話:一個省的主要城市,都應該有這樣的博物館,人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緊的事。這一講話,既是對安徽省博物館和安徽文物工作的肯定,也為新中國博物館事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葉劍英、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館視察,陳毅同志題寫了館名。 安徽博物院現為一院兩館運行模式。老館位于合肥市安慶路268號,展陳大樓為仿蘇式建筑,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常設展覽有“安徽革命史陳列”“安徽古生物陳列”“安徽好人館”等。新館位于合肥市懷寧路87號,建筑造型體現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筑風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對外開放,常設展覽有“安徽文明史陳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寶”“江淮擷珍”“歐豪年美術館”等專題。兩館每年還引進、舉辦多場展現境內外代表性歷史文化風貌的精品臨展,以滿足觀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安徽博物院現藏文物22萬余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銅器、漢代畫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銀器、文房四寶、明清書畫、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約文書、近現代文物及潘玉良美術作品等。古舊字畫裝裱修復、青銅器保護修復、碑刻保護拓片等技術力量雄厚,在漆木器保護、油畫保護修復、文物預防性保護方面具備一定實力。 建館以來,安徽博物院以文物資源為基礎,陳列展覽為平臺,文??蒲袨橥屏?,宣教服務為保障,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行列,獲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首批公共文化設施學雷鋒志愿服務示范單位等?!盎罩莨沤ㄖ惲小薄巴铒L徽韻——安徽歷史文化陳列”“明德至善家國天下——徽州優秀傳統文化展”分別榮獲第七屆、第十屆、第十三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如今,安徽博物院不僅是文物收藏、保護和展示場所,還在求索中形成現代博物館功能多元化、服務人性化的發展特色:“畫魂玉良”“文房雅集”“青銅古韻”等9大系列上千種文創產品琳瑯滿目,實現公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愿望;“安徽文博講堂”“愛上博物館”“安博之友”等各類講座和文化體驗活動,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吸引觀眾多渠道深度了解博物館文化;互聯網+時代,安徽博物院“兩微一端一站”讓人足不出戶,輕點手機和電腦,便可以瀏覽精彩展覽和精美藏品…… 讓歷史不再遙遠,讓文明變得親近,讓文化走進生活,安徽博物院正在不斷創新、不斷探索,在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征程中,繼往開來,鏗鏘前行。
-
北京清尚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 -
河北博物院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河北博物院前身為河北省博物館,成立于1953年,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區、建華院區、育才院區三部分。主院區位于石家莊市文化廣場,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北區建于1968年,南區為新擴建區,兩區建筑和諧統一,巍峨壯麗,是石家莊市標志性文化景觀。建華院區和育才院區為文物庫房,藏品總數24萬件。 河北博物院集合省直文博單位文物藏品優勢,擷取河北歷史上最為精彩的篇章,推出9個常設陳列:《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趙故事》《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曲陽石雕》《北朝壁畫》《名窯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通過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現代化展示手段,記錄了河北200萬年來連綿延續的人類發展史。河北博物院每年還舉辦多個歷史、藝術、自然、科技、時政、民俗等方面的臨時展覽,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年來,河北博物院在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陳列展覽、宣傳教育以及國內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河北博物院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2018年榮膺“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憑借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現代化的陳列展覽,潔凈、舒適的開放環境,熱情迎接四面八方觀眾的到來。
-
易拍全球(北京)科貿有限公司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 -
弘博網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 -
北京七藝文博文化有限公司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 -
北京千里駒展覽展示有限公司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北京千里駒展覽展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冊資金5100萬,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部位于北京,是專業博物館、科技館、城市規劃館、商業空間、酒店及大型展會的環境與空間營造商。 公司擁有住建部建筑裝飾工程專項甲級資質、住建部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壹級資質、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甲級、施工壹級資質、中國展覽館協會展覽陳列工程設計與施工一體化壹級資質。 公司采用“平臺+超級個體”的合伙制運營模式,整合行業各環節專家,同時與國內以及英國、美國的多家尖端智庫、設計機構、全產業鏈供應商建立了密切的項目合作關系,為客戶提供策劃、設計、建設、運維、升級于一體的優質的環境與空間營造服務。
-
陜西歷史博物館 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陜西是中國古文化的中心,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100多萬年來人類進化發展的艱難足跡在這里閃現,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在這里凝聚和弘揚,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也從這里起始并影響世界文明的發展。地處陜西西安、號稱“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中國首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和首批央地共建國家級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不僅是陜西乃至中國歷史文化的保存者和記錄者,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載體和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延伸。它以傳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使命,以最使中國人驕傲與自豪的周、秦、漢、唐為展示重點,以青銅器、歷代陶俑、唐墓壁畫和唐代金銀器為收藏重點。通過這些,當人們在此進行集瀏覽、欣賞、知識擷取與情感熏陶于一體的文化漫步時,將會強烈感受到西周青銅文化的厚重深沉,秦漢時代橫掃六合、馳騁萬里的振采雄風以及大唐黃金時代的盛世氣象。
-
沈陽故宮博物院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沈陽故宮位于沈陽明清方城中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共保留清代建筑114座,計500余間,是中國保存完整的兩座古代皇宮建筑群之一。 按營建時間和基本格局,沈陽故宮建筑可分為東、中、西三路。東路主要包括努爾哈赤遷都沈陽之初所建的大政殿、十王亭;中路分為清入關前的“大內宮闕”和入關后增建的行宮,盛京太廟等幾組建筑;西路主要為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戲臺等建筑。三路建筑歷時近160年完成,顯示出不同時期的建筑特征。 沈陽故宮蘊含著濃郁的滿族傳統文化,集萃了漢、滿、蒙、藏多民族建筑裝飾元素,融合了皇家建筑與地方民居的建筑特征,代表著清入關前宮殿建筑最高的技術、藝術成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1961年,沈陽故宮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山東博物館 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山東博物館現有藏品總數達21萬余件,其中一級藏品1385件(組),這些藏品涵蓋了反映山東社會歷史發展和建設成就的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近現代文物以及反映自然環境和資源的古生物化石、礦物和巖石標本、現代動植物標本等共31大類,集中反映了山東地區人類社會演進和自然環境變遷的基本脈絡。以這些體系完整、門類豐富的藏品為基礎,依托一流的展陳條件和先進的策展理念,山東博物館推出了反映山東地域文化特色的基本陳列體系,包括《山東歷史文化展》、《孔子文化大展》、《山東佛教造像藝術展》、《漢代畫像藝術展》、《魯王之寶——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館藏書畫精品展》、《山東名人館》、《考古山東》、《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展》等九個展覽十五個展廳。我們還聯合國內外文博單位和文化藝術機構舉辦文物特展與臨時展覽200余個,努力創新展示藝術和表現手法,滿足了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
-
北京汽車博物館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北京汽車博物館2011年建成開放,是中國國家公益性汽車主題博物館,集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功能三位一體,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筑造型似一只明亮的“眼睛”寓意放眼世界,面向未來。 館內按照“科學-技術-社會”選題方式,設立三館一區,打破國家與品牌的界限,展現世界汽車百年發展的歷史,以及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發展與壯大,揭示汽車工業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展覽展示打破傳統陳列方式,通過運用多項互動體驗,讓您置身于可看、可聽、可觸摸、可互動、可體驗的博物館中,感受科技與文化、科技與藝術、科技與生活的無窮魅力。同時,以觀眾所需為出發點,通過開展貼合實際、參與性強、寓教于樂的特色主題活動,形成了“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展覽、“雷鋒——一個汽車兵的故事”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寒暑假體驗營科普教育活動、“金戈鐵馬話軍車”“車@城@人”系列展覽等品牌活動,將歷史價值、科技價值、文化價值轉換為社會價值,實現了“科技館中的博物館,博物館中的科技館”的雙重文化體驗。 北京汽車博物館秉承“開門辦館、融入社會”的辦館理念,探索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方面的融合發展,擔負起中國研究汽車文化和科普教育的責任并成為引領者,代表中國與世界進行交流,促進“人-車-社會”和諧與發展,努力發展成為博物館服務標準化示范平臺,社會公共服務平臺,世界汽車文化交流平臺,文化科普傳播教育平臺,科教、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平臺。以史為鑒,服務當今,放眼未來,促進國與國、城與城、車與車、人與人間的汽車文化交流,使世界得以共同分享汽車藝術、技術和專業成果。 2011年開館以來,北京汽車博物館先后榮獲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中國汽車文化推廣基地、京津冀新能源汽車科普及體驗基地、中國汽車設計師之家、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民終身學習示范基地、北京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北京市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等榮譽。2018年,榮獲了“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歡迎大家走進北京汽車博物館與我們互動,讓更多人享受到汽車文明發展的成果。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是省級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廣西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和古籍修復中心。其前身為成立于1934年的廣西省立博物館?,F館舍建成于1978年,占地約60畝,由具有壯族干欄式建筑特點的陳列大樓和具有濃郁民族特色與風情的民族文物苑組成,以其區域和民族特色,在我國博物館中獨樹一幟?,F有藏品7萬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48件(套);還收藏有線裝古籍3萬多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以其內外結合、動靜相輔,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特點,充分展現廣西的歷史淵源和地方特色,吸引著八方來客。
-
天津博物館 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天津,北倚幽燕,東臨渤海,因河而生、因商而興,是一座古今交融、中西合璧、舟車聚集、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中國較早的開埠城市,天津自近代以來就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地域,也是中國最早出現博物館的城市之一。 2018年,對于天津文博界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2018年,既是北疆博物院對外開放90周年,更是天津博物館成立100周年。一百年來,天津文博人秉持先輩“闡明文化,發揚國光,以輔助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不逮”的宗旨,在普及知識、教育大眾、傳承文化等方面不忘初心、孜孜奮斗,天津文博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博事業高度重視,全國文博事業全面進入發展快車道。 近年來,在國家文物局、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下,天津文博事業不斷發展,以天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博機構功能不斷完善,服務對象、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手段不斷創新。目前,在天津市文物局備案且正式開放的博物館近百座,從歷史、藝術到自然科學,可謂內容多樣、門類齊全,2017年全市各文博單位累計參觀人數近1500萬。2009年至今,在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展覽評選中,我市博物館自主策劃的8個原創展覽先后榮獲精品獎、優勝獎等獎項。 今后,天津將進一步文博事業發展,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影響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
湖北省博物館 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湖北省博物館籌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征集與收藏、陳列展覽與宣傳教育機構,考古勘探、發掘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湖北省博物館現有藏品24萬余件,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和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被譽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作為展覽延伸,編鐘樂舞獨具特色,深受觀眾喜愛。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以復制的全套曾侯乙編鐘、編磬為核心,組合以多種出土古代樂器的復制件,將古代宮廷歌舞盛況再現于今天的藝術舞臺之上。2011年12月,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改擴建工程啟動。三期工程完工后,湖北省博物館建筑面積將達到11萬平方米,展陳面積約3萬平方米,將成為一個集收藏保管、陳列展演、科學研究、技術保護、教育咨詢等功能于一體,兼顧圖書資料、影視放映、購物餐飲、休閑游玩等功能,具有鮮明時代風格和荊楚文化蘊涵的現代化、綜合性國家一流博物館,打造湖北省和武漢市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窗口和地標性文化旅游景區。
-
南通博物苑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古城東南濠河之濱,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晚清狀元張謇于190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博物館。建成之初藏品分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陳列文物和標本的主要展館有南館、中館、北館,養殖動物的展室有獸閑、鳥檻、鶴柴、水禽罧等,植物展示場地有晚春堮、秋色坪、藥壇、竹石陳列處等,掩映在花草樹木中的亭臺樓閣園景里散布著大型文物,展品均用中、日、西三國文字標識。這種館園一體、中西結合的濃郁文化氛圍反映了張謇獨到的博物館理念。 秉承張謇“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辦苑宗旨,博物苑長年對外展出的基本陳列涵蓋南通地域文化、自然資源、苑史陳列、張謇業績等,每年不定期舉辦臨時展覽20多個。同時主動融入社會,科普展、“知南通·愛家鄉”巡講走進學校、部隊、企業、社區、醫院。與故宮博物院、瑞士普利藝術博物館等國內外博物館合作,與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合作,攀高求深,跨越發展。 今天的博物苑,以其怡人的環境、優質的服務,體現張謇“能消忙事為閑事,不薄今人厚古人。
-
湖南省博物館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湖南省博物館始建于1951年,位于長沙市開福區,臨近風景優美的烈士公園,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博物館,也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藏品達18萬余件,尤以蜚聲中外的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湖南省博物館自建館以來,就以保護、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務于一身。多年來,她吸引了成千上萬游客前來參觀,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博物館之一,是人們了解湖湘文明進程、領略湖湘文化奧秘的重要窗口。
-
吉林省博物院博博會
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單位 MPR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館,是直屬于吉林省文化廳的國家一級博物館。1951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52年在吉林市正式開放;1954年,隨省政府遷至長春市。 現位于長春市永順路1666號,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主要展覽有《白山松水的記憶——吉林省歷史文化陳列》《足跡·回顧·展望——吉林省考古成就展(1997-2016)》《張伯駒館》等。 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歷史與藝術博物館,現有藏品12萬余件。始自遠古,及至現代,精華薈萃,內涵豐富。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吉林省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以中國歷代書法繪畫,高句麗、渤海、遼金時期文物,民俗文物,近現代革命歷史與東北抗日聯軍時期文物而獨具特色,在國內乃至于國際博物館界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