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保護文物是博物館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博物館最基本的功能所在。
中國國家博物館一貫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堅決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監測與修復并重。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就分別設立了文物保護實驗室;國家博物館正式組建后,成立了文物科技保護部,2018年改組為文保院。國博文保院以館藏文物為中心,在金屬器物、書畫文獻、油畫等的修復和保護方面具有深厚的學術和技術積累,有力地支撐著國博館藏文物的監測、維護和修復工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自史前至當代的143萬余件藏品,涵蓋了能夠實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各類代表物證,能夠完整呈現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形成了以基本陳列為基礎、專題展覽為骨干、臨時展覽為支撐的立體化展覽體系。近年來,國家博物館大力推動館際展覽交流,加大合作力度,每年推出數十個臨時展覽,成為獨一無二的全面完整展示中華文化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啟動較早。2018年以來,國家博物館確定了通過“智慧國博”建設實現彎道超車的發展思路,獲得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在博物館智慧化建設理論研究、標準制定和技術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截至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已經完成智慧博物館2項團體標準立項和2項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申報,累計完成藏品三維數據采集近6000件,具備自主采集能力,完成藏品二維影像采集70余萬件、展覽數據近百個,初步建成館藏文物大數據平臺,完成162萬余條文物影像數據編目,擴容和加固“國博云”,確保數據安全,為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夯實數據基礎。
依托館藏文物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是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渠道,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博物館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豐富服務內容的必然要求。
國家博物館更加重視文創開發和經營工作,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國博衍藝”文創品牌和“國博美饌”餐飲品牌。深度挖掘館藏文物價值內涵,結合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舉辦,系統化研發文創產品,每年推出數十款百余個文創單品,涵蓋服飾、食品、玩具、文具、生活日用品等多個領域,形成形式多樣、富有創意、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品體系。其中,元宵行樂互動解謎書、天官夔九盲盒、榫卯小兵人、探月系列棒棒糖、國博美粽端午禮盒等產品廣受好評。同時,國家博物館還積極拓展合作渠道,通過授權模式調動社會資源,讓豐富的文化內涵更多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此次展會集中展示了國家博物館近年來在策展、科研、社教、文保、文創、科技等多項業務領域所取得的成績。